“我們HR群里最近熱議的話題就是吐槽校招的痛點,這幾大痛點幾乎都直戳要害。”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直為校招而忙碌的人力資源總監吳先生告訴記者,校招OFFER拒絕率年年增高,學生甚至以拒絕OFFER為榮。這逼得HR們不得不問爹媽的工作情況,問男女朋友情況,才敢發OFFER。
麻木的學生被拎出宿舍
HR在群里集體吐槽的第一大痛點是,學生對宣講會的麻木。“學生上來就直接問,宣講會后有無筆試面試,要是有就去聽聽,要是沒有就不去了。”有HR吐槽說,宣講會現場一般都搞得挺熱鬧的,實際調查一下發現,有很多學生是被獵頭和校招供應商從宿舍拎過來的。
更為有趣的是,一般企業都去名?;蚰繕嗽盒?,對于其他學校的學生只能通過網申的形式。事實上,到了宣講會現場,企業目標院校的學生沒來幾個,倒是外地學生或周邊院校的學生來得更多。學生對宣講會產生了麻木,企業站在自己的宣傳角度上,一廂情愿地想著我應該宣傳什么讓學生知道,但學生實際上想知道什么,企業方并不了解,或者說不想了解。
對于宣講會,一般的公司也挺掙扎的,畢竟宣講會投入比較大,而收益越來越小。有公司就把投簡歷的學生加進QQ群,然后每天陪學生們聊天,解答他們的問題,但是最后也就百來個學生愿意去宣講會,效果實在也是寥寥。HR們最大的感受是,現在的90后顯然對只靠一個金字招牌的企業不買賬了。
學生以拒OFFER為榮
“給他們買好了飛機票和火車票,結果不來見面了。”年年增高的OFFER拒絕率,是HR們心頭永遠的痛。
“說實話,真的不知道他們拒絕OFFER的理由,反正很隨意。想不來就不來了。”吳先生吐槽引來了一大片HR的贊同聲。“有的學生還拿拒絕OFFER的數量多少來炫耀,以拒OFFER數來證明自己。”有HR這樣補充道。
招人是有不小成本,給了OFFER老被拒,HR也變得十分之謹慎。“學生說我們HR喜歡調查戶口,問爹媽的工作,問男女朋友的工作,問去過哪些公司應聘過,對我們這些問題十分反感。我們也是沒辦法。但凡有不穩定的因素存在,或者以前應聘過的跟公務員啊,央企國企擦邊的,我們都不敢給OFFER了。就這樣還只能把OFFER接受率控制在80%以上。”吳先生說。
前程無憂的人力資源專家陳偉分析認為,學生畢業前對自己沒有定位好,對工作和自己的疑惑很大,是造成OFFER高拒絕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和企業中間的信息不對稱,也導致了學生找不到想要的工作,企業找不到對的人。
企業也要轉變方式
在HR的吐槽中,有特別多的提到校招工作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沒人聽宣講,聽了沒人投,投了沒人來,面試過了沒人接OFFER,接了不來實習,實習了過不了入職,入職就為了拿戶口等等問題。
陳偉分析認為,出現這些問題其根本還是企業對人才策略定位的失誤。學生在就業時有很多現實的因素要考量,企業要想取得好的招聘效果,也需要轉變方式,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有一家企業的HR對目標院校,從學生大一開始就進行接觸,幫助學生樹立目標并在各個年級時段培養不同的技能,同時結合各種社會實踐和實習,這樣學生在校內學習期時就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成長,也開始有競爭力了,企業也很喜歡錄用這樣的學生。”